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彦超、党总支书记陈溪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作者: 时间:2025-04-14 点击数:


为全面贯彻教育强国理念,助力学生精准把握国家发展大势,4月8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精心策划了两场意义深远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由学院院长王彦超和党总支书记陈溪主讲,主题聚焦“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和“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为学生全方位解析国家发展战略与个人使命担当。


王彦超院长采用线上授课方式,围绕“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主题,深度剖析当下中国经济形势。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14亿多民众的消费与创新创业活力、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网络以及全球最完整产业体系,共同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底气。面对2024年经济挑战,党中央积极施策,经济长期向好趋势稳固。

王院长着重强调,掌握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的规律与经验至关重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经济工作的根本保障,而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等五对关系,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方法。宏观政策需积极有为,打好政策“组合拳”,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兜牢民生底线。


  陈溪书记引领学生回溯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解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他指出,教育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为科技自立自强输送人才,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成果丰硕,但建设教育强国仍是复杂系统工程,需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国际影响力教育中心,稳步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奋进。

陈书记特别强调,要认清我国与世界教育强国的差距,鼓励学生在肯定国内教育成就的同时,对标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与模式,勇于探索创新。课堂上,学生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将主动思考,借鉴国际先进学习理念,优化学习策略,提升效率,以创新攻克学业难题,为提升我国教育质量贡献智慧。

两场课程均强调,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学子们将专业学习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勇于探索创新;经济发展则要求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将个人成长“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大蓝图”。学生们深受启发,表态将肩负时代使命,弘扬辽科精神,学好专业本领,为中国经济建设与教育强国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此次系列课程宛如一座矗立在国家发展领域的知识灯塔,为学生清晰照亮了前行的认知航道。通过全面解析教育强国建设与经济发展大势,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不仅帮助学生明晰了国家发展战略,更激发了他们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与担当,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地址:辽宁科技学院 智慧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