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推进,协同创新,共建大数据网络生态——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负责人答记者问

作者: 时间:2017-02-02 点击数:

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和新机制,加快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联合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曙光)于2016年5月启动实施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中心负责人就项目背景、项目总体架构、项目建设意义以及试点院校遴选标准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目前已经确立了41所项目试点院校和20所项目培育院校。为促进项目“又好又快”落地,中心与中科曙光共同组建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管理委员会,围绕项目战略资源导入、核心节点建设、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重点全面推进。针对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的后续关键推进工作,记者近日对中科曙光项目负责人与中心项目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1.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必须与行业应用紧密结合。在项目落地阶段,“百校工程”将如何围绕行业应用培养复合型数据人才?人才培养标准如何制定?课程体系又如何构成呢?

“百校工程”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培养应用型的大数据工程师,不仅要在大数据技术上有应用能力,还需要在具体行业有数据应用研究、开发和实施的能力,即大数据+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在数据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会坚持行业岗位需求决定教学内容、项目实施参与带动教学过程的理念。以多行业不同背景的大数据应用项目的协同参与,让学生在实景演练中掌握大数据相关技术。

大数据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必须遵从“产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以行业的需求指导专业标准的设计,根据行业大数据人才的要求,我们认为培养标准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核心技术与能力,即对大数据技术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协同参与项目的实践能力,即参与行业项目工作的成果验证;三是跨行业的迁徙和学习能力,即能够理解并适应不同行业间大数据应用的同质性和差异性。

课程体系包括两个方面:大数据专业核心课程及行业素质教育课程。主干是采取行业项目化教学的大数据核心技术及实践课程,同时配合以垂直整合项目(VIP)创新教学体系,将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整合在同一大型项目中协同工作,而素质课程则是培养学生未来在实际项目工作中所必备的团队协作、表达沟通等行业素质。

中科曙光在设计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严格遵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 OBE ) 世界各国工程教育都在积极采用的基于“学习产出”的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 APPROACHES) 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即以工程师的12个品质为培养目标,以预期培养结果来反向设计培养方案。

2.“百校工程”将如何围绕此次申报的十几个领域开展行业应用协同创新工作?

“百校工程”推动行业应用开展的总体思路是:对基础薄弱的学校进行带动,对已有项目的学校展开扶持,同时聚焦数个相关领域,培养储备优秀师资。这就是我们营造氛围、聚焦领域、提高参与、积极培养的原则。

本项工作总体规划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辅助各校部署1+1计划,让各校在开展教育大数据研究的同时,基于自身的学科或区域优势,重点投入某一行业领域的大数据应用研究;二是中科曙光将推动聚焦2-3个领域集中突破;三是针对已有启动或运行项目的学校,提供资源整合及技术协助;四是后续将成立若干协作组,围绕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协助院校申报国家、地方项目和课题;五是通过“百校工程”项目搭建出大数据应用互联平台,各校在此平台上可协同参与此次申报的十几个领域的行业应用项目;六是建立教师科研培训的持续机制。

前期,中科曙光将带着老师做教育大数据项目,通过集成学校现有的校园一卡通数据、学生学习成绩数据以及信息化网络数据等,完成1-2个本校教育大数据相关应用,在入选院校内营造大数据应用研发氛围,提升学校的大数据应用科研能力,推动学校建立面向行业应用快速整合优势资源的响应机制。

年底前,中科曙光将向符合条件的试点院校发布2个100万的大数据行业应用项目,重点聚焦教育领域和金融领域的相关大数据研究,该项目将采取“院校申报、专家评审”的方式,对有申报意向的学校进行评估,并最终选定合格的试点院校为项目实施方。

同时,中科曙光将与清华大学联合启动大数据研究院,持续为院校老师提供培训,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已有项目的学校,中科曙光将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对接学校和项目需求方,依托“百校工程”的大数据平台,为行业和产业提供服务。目前启动的项目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大数据发改委重点实验室、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凯里学院贵州大数据精准扶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智慧城市、湖北大学光伏大数据等项目。

在未来2-3年内,“百校工程”将要达成的目标是:教学科研人员熟练掌握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建立1-2个重点行业(专业)数据库,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初步建立高校教育综合性大数据模型,发掘教育领域自身的数据价值。

3.网络化是大数据产业的本质特征。“百校工程”的协同创新网络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构建网络化、生态化、开放化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应用网络?试点院校基地和相关企业联网工作将何时启动?

建设大数据协同创新网络的目的是利用百校大数据网络超级平台,聚合大数据运算平台的软硬件资源、各类数据应用软件资源、数据虚拟资源以及数据领域的人才资源,形成开放化和网络化的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各校数据科学的研究、教学能力,增强应用承载能力及应用创意、开发和推广能力。

从硬件实力看,每个入选学校作为联网的节点,将达到1PB数据规模的大数据实验能力。在2017年3月第一批试点院校联网后,将达到40PB的数据资源汇聚,形成40PB数据规模的大数据实验能力。启动百校联网的2-3年后,将达到100PB数据规模的大数据实验能力。

从大数据人才资源的角度看,“百校工程”成功联网后,我们将在全国各区域及行业拥有500位优秀学术带头人,5000名在校大数据研发工程师,以及应届的8万名大数据专业学生,预计10年内将为国家的大数据发展输出50万复合型大数据人才。

曙光为了构建网络化、生态化、开放化的创新平台,创建了大数据应用的封装、组合、调用等一系列标准化的完全开放的接口,可让参与高校及相关行业在一个标准化网络环境下,对大数据应用共享、组装和借用,构建出高效协同的大数据行业-技术共同体。同时这也是开放性的解决方案,便于外部的科研人员、企业和机构通过开放的接口借用和参与这一生态圈。

曙光与试点院校基地在2016年下半年将重点引进培育地方大数据研究人员,并部署以Infinity系统平台为核心的软硬件研究环境,预计将于2017年上半年启动联网的大数据行业应用研究。

4.中科曙光工程师参与教学是该项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中科曙光选派工程师的标准是什么?如何保障从工程师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中科曙光选派的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大数据应用的实际研发能力,也需要对大数据技术的整个体系有比较完备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具备出色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中科曙光一方面选拔具有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学素质的工程师,更重要的是在课程的设计中贯彻以项目参与带动教学的理念,发挥工程师进入产教融合式教学的优势,实现工程师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这不是对其能力要求的转变,而是他们能力的延伸和拓展。

目前,中科曙光已经选派了近30名工程师入校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根据后期需要,储备了超过500名数据工程师和项目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理论知识、课程开发、TTT等的专项培训。

5.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构建创新数据应用生态系统。中科曙光将为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平台导入哪些战略性资源?

中科曙光将借助自身与教育部以及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及其在大数据行业内的领先优势,借助发展大数据的国家战略,以项目平台本身所具有的突出的技术优势为支点,与国内大数据核心的科研机构、前沿企业及政府部门进行合作。

中科曙光已经与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及清数创新基地联合开展大数据教育资源开发、应用科学研究及大师课堂等学术及教育合作,同时与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推动数百家优秀的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应用开发和服务的合作中,这些企业无疑都是大数据学院优秀毕业生的潜在雇主。

6.数据互联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试点院校内部数据交易机制将如何构建、落地?

试点院校内部的数据交易机制可以通过构建使用这些数据的大数据应用模块并进入平台交易实现,而应用模块的交易机制内置于中科曙光构建的解决方案之中,将会随着平台的落地而实施。同时我们还将建立创新共享机制,探索网络协同合伙人制度。

7.校地合作是“百校工程”的重要路径。试点院校在建设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时如何有效整合、对接地方资源?

试点院校在开展大数据应用研究时,首先是通过1+1计划,突出自身的学科和地域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各院校的大数据协同创新网络,形成院校自身优势的倍增器,在此过程中借助其他院校的技术优势对接地方资源,使校地合作从一校一地的合作,拓展为百校百地的合作。

现有的一个案例就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承德市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项目已经申请成功,并落户我们校企共建的大数据基地,依托该中心,我们将为承德市的大数据发展提供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全方位大数据服务。

8.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后期论坛与研讨会将如何举办?

中科曙光计划以学校、企业、地方政府三方参与的方式,举办集研讨、合作于一体的高峰论坛,首届大数据论坛拟于年底启动。同时,曙光所搭建的多用途远程视频系统在服务于教学目的之外,也将是校企共同展开学术研讨的平台。中科曙光将联合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企业专家及各校的学术带头人,定期举办大数据技术相关论坛与研讨会,共同探讨大数据行业的技术前沿问题。

9.对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培育院校的指导计划是什么?

对于“百校工程”项目的培育院校,我们的指导计划将主要从校地合作、行业特色、师资培养三个方面展开。校地合作,是就院校与当地政府、地区经济寻求合作机遇而进行沟通协作;行业特色是就寻找、确定各院校大数据应用的特色行业领域进行研讨;师资培养,是为各培育院校协调提供大数据方向的师资培养的相关资源。通过这些工作,确保各培育院校在进入“百校工程”后成为该项目的有效节点。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学院地址:辽宁科技学院 智慧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