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契合度,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0月18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召开2022版课程大纲论证答辩会议,院长王彦超、副院长胡楠,学校教学督导员信颖老师、艾丽梅老师,学院各教研室主任、答辩教师以及新入职教师参加了课程大纲论证答辩会。
会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基础等6个教研室的11名老师对自己主讲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解读。
张宏:《Javaweb应用开技术》作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大纲要从课程目标入手,重点加强随堂测试和作业内容分解,充分利用超星平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测试、过程考核和作业批改,加强对教学全过程高质量监控。
刘理:《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作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大纲要以该专业人才培养的12个毕业要求为抓手,通过对该门课程知识体系和结构的细致分解和整合,实现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精准对应。
杜钢:《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课程大纲要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依托思科软件,采用“读中学、问中学和练中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刘永波:《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大纲中既要涵盖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又要拓展到接口和信息的专业知识,实验教学中要突出接口、中断和AD转换的设计,使理论教学更加贴近工程实际应用,使得课程的应用场景更贴合工厂常用知识体系。
刘艳超:《数据可视化》作为人工智能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深度融合,同时注重在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世界各国发电量”等可视化案例,展现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思政元素、科学知识与学生兴趣的共鸣共生。
刘慧宇:《计算机应用》作为全校的计算机公共必修课程,要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强化实践应用,通过“基础案例+课后案例+拓展案例”三级教学模式,实现基础-扩展-提升的教学目标,同时采用无纸化、过程化的自动评分考核系统,加强对学生的学业考核。
吴艳:《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教学大纲中以知识模块化构建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以企业项目贯穿教学全过程,重点突出,难点明确,课程思政融入得当,从而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和工匠精神。
高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作为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要针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行分类教学和分级考核,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补充掌握和数据库项目开发能力的提升,在课程考核环节实行差异化作业、差异化测验和差异化考试,培养学生严谨自律的学习态度。
刘丽华:《程序设计基础》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依托国家级一流课程和跨校修读该门课程平台,深化校企、校校合作,邀请企业、校内外专家共同研讨、共同制定课程大纲,共同设计“专业性+行业性”的课程内容。
张英囡:《通信原理》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要把课程大纲与12个毕业要求紧密融合,实现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对应。充分利用超星平台实现“作业+测验+考核”学生学情监控和分析。
吴吉红:《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要科学设计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采用“分级+小组学习共同体”学习、研讨和考核模式,学习小组成员互相监督和互相督促,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大纲论证答辩,各位老师总结经验,分享心得,在交流研讨中共同发现问题,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在今后课程大纲修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通有无,共同提高,为提高学院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