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站内搜索:
 首页 | 学院介绍 | 专业介绍 | 学团工作 | 师资队伍 | 中科曙光 | 大数据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15年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2017年成为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2020年,获批辽宁省一流示范专业。2019年我专业的《辽宁科技学院- 华信校外实践基地》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本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施产教融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派高素质、高水平、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求,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应用开发、管理与运维工作,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计算机应用领域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办学特色

本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一直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积淀了良好的办学基础。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按照OBE理念构建课程体系,以预期学习结果为导向来驱动整个人才培养活动,将大一到大四的全部主要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纳入VIP课程体系,依据人才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实施工程场景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办学条件

本专业具有优秀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有教授4人。具有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本专业拥有完备的实验设备与环境,设有数智融创计算中心,下设26个专业实训室,能够承担本专业的全部实践课程、项目实训、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为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主要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数字逻辑电路、Javascript程序设计、Javaweb应用开发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软件测试技术。

主要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互联网、工业企业、事业单位技术部门能够从事Web网站设计与开发、手机APP终端开发、微信小游戏开发、计算机网络组件维护等工作。主要就业岗位为Java开发工程师、网站开发工程师、移动(Android/IOS)开发工程师。

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是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近年来,本专业组建了大学生科技社团,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系列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和能力。本专业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计算机设计、移动应用开发等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及以上70多项、国家级三等奖及以上40多项,获得省级大创项目20余项、国家级大创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多项。

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特色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辽宁科技学院与中科曙光联合共建的新工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采集、预处理、分布式存储、挖掘和可视化等专业核心技术。专业建设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拥有先进的大规模高性能计算集群、专业机房和I9000教学实训平台,能充分满足本专业实验教学的需求,与中科曙光、华为等企业签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协议,并建立实习基地。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依托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数理知识和系统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论知识、能解决数据分析、建模、治理和挖掘等相关领域的工程问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毕业后能够在企业、事业及行政管理等单位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和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办学特色

多年来,本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积淀了良好的应用型办学基础。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按照OBE理念构建课程体系,以预期学习结果为导向来驱动整个人才培养活动,实施VIP(垂直整合项目)人才培养体系,依据人才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实施工程场景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办学条件

本专业具有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14人,其中专职教师9人、企业兼职教师5人。教师团队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本专业具备优良的实验设备与环境,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1400万元。与中科曙光共同投资建成了服务器集群及数据中心,设有大数据Infinity Xdata大数据生态分析管理平台、Infinity Mining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拥有大数据应用开发管理系统、大数据教学系统、行业数据资源系统。数据中心包含100 个计算节点,包括高密度刀片服务器、机架式高性能 GPU 服务器、高密度存储服务器等, 提供 3000 核并行计算能力, GPU 提供 11520 核流处理器,可达到 600TB 数据规模的大数据实验能力。能够承担我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项目实训、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为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主要课程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Web前端开发技术、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Java Web应用开发技术、Python、Hadoop大数据技术、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与内存计算。

主要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企业、教育、金融、事业、行政管理等单位,在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大数据架构师、大数据分析工程师、大数据咨询顾问、大数据统计工程师、大数据运营经理、大数据挖掘与处理专员、大数据存储工程师等岗位,从事大数据开发、大数据运维、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工作。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产业的迅速崛起,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剧增,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创新创业教育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招生以来,学院组建了大学生科技社团和项目研发组,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系列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和能力。本专业学生在数学建模大赛、市场调研分析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互联网+”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中屡获佳绩。

三、人工智能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教育部审批通过的第二批人工智能专业,是整合学校8个学科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平台、学术、技术积累而设立的新型应用型本科专业。本专业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围绕“校企联盟”、ICT人才培养、智慧校园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以华为ICT产业学院为基础的、更为紧密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全力打造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化转型标杆专业,为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培养更多支撑辽宁产业发展的新型人才贡献“辽宁科技学院+华为”力量。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机、软件等基础知识,较全面地掌握人工智能方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行业应用问题,能够在IT、金融、教育、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知识图谱、计算机视觉 、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最优化理论、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相关的科研、开发与分析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办学特色

本专业是适应数字化经济发展、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需要而成立的新工科专业。本专业依托华为ICT产业学院,构建了产教、科教融合的“实践+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体系。通过“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的方式,打造了跨学科的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平台和跨学科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实践体系,搭建了面向人工智能的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平台。借助校企联合开发的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和仿真案例平台,培养高素质人工智能专业应用型人才。

办学条件

本专业具有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3人。本专业具备高端的实验设备和优良的实训环境,学校与中科曙光共同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大数据实训中心,与中德新松机器人共建了机器人实习实训中心,与华为共建了人工智能实训室和实训教学平台。现有人工智能实训中心1个,包括网络实训室4个、人工智能实训室5个、人工智能创新工作室2个,实验仪器设备1100余台件,总值1880多万,共享仪器设备价值近千万。

主要课程

数据结构与算法、Python程序设计、知识表示与推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内存计算、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最优化理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知识图谱、计算机图形学与人机交互、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知识图谱、社交网络分析和推荐系统。

主要就业方向

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广泛,可从事WEB前端开发、WEB全栈开发、Python爬虫工程师、大数据开发、人工智能开发,也可到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学校等从事该专业领域的设计、开发、研制、应用、维护、管理和教学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21年获批华为1+X证书“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考试试点院校,连续3年承办华为ICT大赛,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创项目,每年获批立项近20项,获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级项目近40项,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通信工程

专业特色

通信工程专业始建于2004年,隶属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专业先后与华为、中兴等多家业内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共建现代产业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教学资源,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行业竞争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通信技术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数理、工程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项目研发能力,系统掌握通信理论、通信系统、信号处理和电子系统设计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办学特色

通信工程专业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在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基础上,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实行“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前三年在校完成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等的系统学习,最后一年进行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形成了以“工程项目顶岗实习型”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办学条件

本专业具有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均通过了通信行业的技术培训,多人具有华为工程师培训证书及“5G基站建设与维护”1+X高级师资培训考评员证书。本专业具有较好的实验室基础条件,基础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5个,校内实习基地1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7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

主要课程

电磁波与电磁场、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现代交换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无线网络规划优化等。

主要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通信设备开发商或电子信息企业从事理论研发、软硬件设计和系统测试等工作;在运营商及其合作企业从事5G基站建设及维护、设备调试、网络管理、网络维护、网络优化以及移动通信业务运营等工作;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从事移动通信相关产品的生产、检测、维修、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本专业每年都有20%以上毕业生考入国内外知名大学深造。

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校企共建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使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入企业项目,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将技术成果运用于企业。营造优良的学习风气和创新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学技术、学本领上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技能水平。近年来,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五、物联网工程

专业特色

物联网工程专业2014年开始招生,2016年与海尔智能家电公司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和人才的定制式培养。2018年7月,我校与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成立海尔物联网学院,是国内首家本科型物联网学院,也是我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组建的特色产业学院之一。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专业知识、工程能力、人文素养、创新理念和国际视野,具备“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工程职业能力,掌握物联网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能够适应物联网行业建设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办学特色

本专业实施校企深度融合,实施定制式培养。我校与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以共同投资建设实训中心、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实施教学过程等方式,采用企业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学生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办学条件

本专业具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较高的教师团队,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共12人。其中,校内教师8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双师资格证书,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企业教师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1人,高级管理师1人。教师团队在教学和科研上获得了较好的成果。有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本溪市学科带头人2人;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共享课1门、校级教学团队1个;主持国家级产教协同育人项目6项、省级以上教改教研15项,发表教改教研论文19篇;出版教材19部。获省级教学成果2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36项,发表学术论文51篇,其中EI检索6篇。

海尔物联网学院现有物联网基础实验室、物联网综合实训室和海尔物联网实训基地(嵌入式编程区、APP编程区、智家验证区、文化展示区)等三个实验、实训部分,占地1500多平方米。承担物联网专业的实验教学,能够对理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能够承担物联网专业的实习和实训教学任务。海尔物联网实训基地还承担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深度合作和定制式人才培养的功能。

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Java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开发、传感器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等。

主要就业方向    

近些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对本专业的用人需求显著增加,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本专业的共建单位--青岛海尔集团在未来10年内智能化人才的缺口将达万人左右;海尔集团通过在我校进行现场招聘、物联网专业学生网上报名应聘等形式,积极和我校共同推进就业工作,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根据校企合作协议,本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为智能家电设计、智能设备移动端APP设计和智能设备的售后服务工作,还可就业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网页和网站等方面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也可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了本专业的产教融合。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3项,其中国家级8项;指导学生参加计算机大赛、物联网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市场调查分析大赛共46项,其中取得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奖项21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26篇,获专利7项。

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职本)

专业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15年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2017年成为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2020年,获批辽宁省一流示范专业。本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与中科曙光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施产教融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派高素质、高水平、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开发能力,掌握移动前端及后台开发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知识,能够系统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从事各类网络空间相关的技术应用、系统设计与分析、网络空间安全规划管理等工作,具备新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办学特色

本专业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设应用型本科的相关要求,立足市场,对接企业需求,以培养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的学生)为目标,构建以IT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校企互助、课证融合”的专业建设运行模式。积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辽宁省相关政策,在第三学期采取课程置换方式,将课堂植入企业,用企业真实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共同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

办学条件

本专业具有优秀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有教授4人。本专业拥有完备的实验设备与环境,设有网络及数据中心,包括移动互联实训室、Python开发实训室、网络工程仿真实训室,(、)数智融创计算中心等26个专业实训室,能够满足本专业的全部实践课程、项目实训、毕业设计等教学需要,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主要课程

Python基础、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智能移动应用开发技术、HTML5、Python Web。

主要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与运维、移动互联网设计等相关企业,从事设备智能管理、移动App开发、网络安全与运维以及网络检测与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工作。

版权所有:辽宁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香槐路176号 | 邮编:117004